阻火圈怎么样施工才好 根据我国住建部GB 50242-2002《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中室内排水系统安装*5.2.4条:高层建筑中明设排水塑料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。 根据我国住建部 CJJ/T29-2010《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》(2011年10月1日实施)中*4.1.3条,敷设在高层建筑室内的塑料排水管道当管径大于等于110mm时,应在下列位置设置阻火圈: 1、明敷立管穿越楼层的贯穿部位。 2、横管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和防火墙的两侧。 3、横管穿越管道井井壁或管窿围护墙体的贯穿部位外侧。 并在*5.1.17条中说明:阻火圈的安装应符合产品要求,安装时应紧贴楼板底面或墙体,并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。 阻火圈是由金属材料制作外壳,内填充阻燃膨胀芯材,套在硬聚氯乙烯管道外壁,固定在楼板或墙体部位,火灾发生时芯材受热*膨胀,挤压UPVC管道,在较短时间内封堵管道穿洞口,阻止火势沿洞口蔓延。 试验装置 符合GB/T 9978.1-2008规定的耐火试验炉、热电偶、炉内压力测量探头、棉垫等测量仪器设备。 6.10.2 试验条件 符合GB/T 9978.1-2008规定的炉内温度、炉内压力等条件。 6.10.3 试件制作 试件应包含C30混凝土框架、塑料管道、阻火圈等部分。C30混凝土框架外形尺寸为1000mm×550mm,当塑料管道采用垂直安装方向时,混凝土框架的厚度为120mm;当塑料管道采用水平安装方向时,混凝土框架的厚度为200mm。混凝土框架中心应预留一个可穿塑料管道的孔洞。 6.10.4 试验程序 6.10.4.1 试件安装 试验时按阻火圈安装工艺要求将其固定在C30混凝土框架受火面一侧,可采用明装或暗装方式。阻火圈的安装方式应足以反映其在实际中的使用情况,任何安装修改应对试验结果无重大影响。对于水平安装试件,试件底面所在水平面应保持正压.试验用塑料管道长度为2000mm,受火面管口处用矿棉封堵,封堵长度为(50±10)mm;背火面管道露出混凝土框架的长度为1500mm,在距混凝土框架背火面500mm和1400mm处釆用管卡对塑料管道进行支撑固定;塑料管道与混凝土框架之间间隙填充水泥砂浆。试件安装详见图2和图3。 图2 管道阻火圈耐火试验安装示意图(垂直) 单位为毫米 说明: 1,6——管卡; 2,7——支撑件; 3,8——C30混凝土框架; 4,9——管道阻火圈; 5,10——塑料管道。 图3 管道阻火圈耐火试验安装示意图(水平) 单位为毫米 说明: 1,6——塑料管道; 2,7——管道阻火圈; 3,8——C30混凝土框架; 4,9——支撑件; 5,10——管卡。 6.10.4.2 测量与观察 炉内温度测量热电偶的数量应不少于5支,对于塑料管道采用垂直安装方向的试件每2m2至少1支,对于塑料管道采用水平安装方向的试件每平方米至少1支,热电偶应布置在靠近试件的位置且应符合GB/T 9978.1-2008的要求,温度记录周期不大于30s。 试件背火面温度采用4支热电偶进行测量,在背火面距混凝土框架25mm处塑料管道外表面对称两侧各布置1支热电偶,在背火面距塑料管道外表面25mm对称处混凝土框架表面各布置1支热电偶,温度记录周期不大于30s。 测量并观察试件背火面是否有火焰或热气流穿出点燃棉垫,以及试件背火面是否出现连续10s以上的火焰。 6.10.5 判定准则 6.10.5.1 耐火完整性 试验过程中,当试件背火面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时即表明试件已丧失完整性: a)点燃棉垫; b)有连续10s以上火焰穿出。 6.10.5.2 耐火隔热性 试验过程中,当试件背火面任何一点温升**过180℃时即表明试件已丧失隔热性。 6.10.6 耐火性能的表示 试件的耐火性能按以下方式进行表示: a)当试件达到耐火极限(丧失完整性或隔热性)时,试件的耐火性能以试件的极限耐火时间表示,精确至0.01h; b)当试件未达到耐火较**,试件的耐火性能以试验结束时的耐火时间表示,精确至0.01h